Figma Make 是什麼?
Figma Make 是 Figma 在 2025 年推出的 AI app 建構工具,支援使用自然語言與視覺範本訓練(Upload Figma frame 或圖片),自動生成完整互動原型或 Web 視覺元件。輸出內容可包含 UI 行為、動畫、輸入互動等,適合設計師、PM 或開發者快速創造可用原型。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igma.com/make/ )
核心功能與實作流程
Figma Make 的核心價值在於能夠用最簡單的 自然語言 Prompt + 視覺參考,快速生成互動原型與前端程式結構,流程大致分為四步:1.選擇設計基礎

在 Figma 中選擇現有的 Frame 或設計圖片 作為起點,或直接從空白畫布開啟 Make。
2.輸入需求描述(Prompt)

在 Make 的提示輸入區輸入設計需求,例如:「建立一個包含用戶登入頁與 Dashboard 的網站原型」,也可以附上設計參考圖片或現有 UI 範例,幫助 AI 更精準生成結果。
3.AI 自動生成互動原型

Make 會分析設計屬性(色彩、字體、Auto Layout、元件關係),自動生成高保真的 互動原型,同時提供可編輯的 React 或 HTML/CSS 程式碼結構,方便前端工程師後續串接。
4.即時預覽與調整
設計師可以立即在 Figma 中預覽原型,並針對頁面結構、元件動態、動畫細節做二次微調。也可直接再輸入新的 Prompt 修正設計方向。

對網頁設計團隊有哪些幫助?
設計師端
可直接用自然語言提示生成互動 UI 元件,如按鈕效果、滑入動畫、下拉選單等。節省彈性調整的工時。不需等待前端開發,即可構建可操作的高保真 prototype,用於內部溝通或測試驗收。前端開發與交付
Make 輸出相當接近真實前端的模組化程式結構,可作為原型交接給開發者,減少從設計稿手寫程式碼的工時。設計與開發間的溝通成本下降,也避免「設計稿 X 開發環境不同」而產生的偏差。
跨職能團隊協作
Product Manager、UX researcher、工程師都可使用 Make 原型,加強團隊共識與決策效率。Figma Make 已經是多個 Figma 社群案例裡核心協作流程。風險與注意事項
雖然 Figma Make 能夠快速生成互動原型,但在實務導入時仍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風險。首先,AI 生成的設計常傾向模板化,元件風格可能過於一致,缺乏品牌個性,因此設計師仍需在 Prompt 中明確指定色彩、字體與品牌語氣,並在輸出後進行細節調整。其次,Make 產出的 React 或 HTML/CSS 程式碼主要適合用於原型驗證,並不一定能直接上線,開發團隊仍需針對效能、SEO 和框架整合做優化。
此外,AI 輸出內容若參考外部設計,可能引發版權疑慮,設計師應避免直接指定特定品牌名稱或有版權的樣式,並在最終輸出上做個性化加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