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
Oct.25
網頁設計介紹

2026 網站設計四大趨勢|互動式 3D x 創意動畫 x 微互動 x AI

回上一頁
隨著使用者期待不斷提升、前端技術持續進化,網站設計正走向更沉浸、更互動、更細緻的體驗。2026 年有四大趨勢值得關注:互動式 3D、創意動畫、微互動與 AI。這些趨勢不僅影響美感,更改變品牌與使用者溝通的方式。
 

Interactive 3D(互動式 3D)

過去 3D 網站多半應用在遊戲或科技產品,如今隨著技術門檻降低,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將可操作的 3D 模型融入網站。這種「玩產品」而非單純「看產品」的沉浸體驗,大幅提升了使用者的參與感與停留時間。

實際應用範例

電商網站:商品能被自由旋轉、縮放,取代單調的照片瀏覽。
品牌官網:3D 場景營造氛圍,帶領使用者「走進」品牌故事。
教育與科技:以 3D 模型拆解複雜結構,更直觀地傳遞知識。
image13
範例1:https://www.klb.com.tw/capability/ -廣隆光電 spline 3D 產品展示

image14
範例2:https://mydopo.com/-商品 3D 展示結合互動視覺

image9
範例3:https://www.louisansa.com/-互動3D動畫
 

Creative Animations(創意動畫)

動畫已不再只是點綴或過場效果,而是網站敘事與品牌體驗的重要元素。2026 年的趨勢強調「故事性」與「互動感」,讓使用者在探索網站時,彷彿參與一場數位體驗。

實際應用範例

  • 滾動驅動動畫:隨頁面滑動,產品逐步展開或畫面轉換。
  • 品牌識別動畫:Logo、icon 的進場動態,讓品牌更具生命力。
  • 敘事型動畫:不同章節透過動畫串接,塑造沉浸感的流暢體驗。
image4
範例1:https://www.ingrasys.com/ -卷軸滾動驅動動畫

image5
範例2:https://www.aether1.ai/-卷軸滾動驅動動畫

image3
範例3:https://inkandmovement.com/-頁面切換與敘事串接
 

Micro Interactions(微互動)

「細節決定體驗」。微互動指的是當使用者操作時,網站給予即時而細緻的回饋。這些小巧的設計,能讓介面更有生命力,減少操作挫折,提升整體愉悅度。
image7
範例1:https://www.mateas.com.tw/ -微互動鼠標移動互動效果

image12
範例2:https://www.heleneblanck.fr/-微互動按鈕動態效果
 

實際應用範例

  • 按鈕回饋:滑鼠移入時輕微放大或陰影變化。
  • 收藏互動:點擊愛心時跳動或顏色填滿。
  • 表單提示:錯誤輸入時抖動,正確時出現勾勾。
  • 成功回饋:提交完成後的小煙花或勾勾動畫。
 

AI 的趨勢

在互動、動畫與細節之外,AI 正成為網站設計最重要的「加速器」。它不只帶來效率,更讓設計有源源不絕的可能性。

圖片生成與修飾

過去網站的視覺大多依賴素材庫或攝影,但現在有了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Nano Banana 這類工具,設計師能直接生成專屬圖片,或快速修飾現有素材。
這意味著品牌不再受限於「有什麼照片可以用」,而是能「創造想要的畫面」。
無論是商品照、插畫,甚至首頁的 Banner,都能透過 AI 在短時間內完成,並隨時更新,讓網站始終保持鮮活。

image10
圖片來源: Midjourney-生成圖片範例

image11
圖片來源: Stable Diffusion-生成圖片範例

image8
圖片來源: Nano Banana
 

影片生成與應用

影片過去是網站裡最高成本的內容,但隨著 KlingVeo3海螺WAN 這類 AI 影片生成工具的出現,製作影片變得輕鬆許多。
只要輸入文字描述,AI 就能生成品牌故事片段、產品展示,甚至沉浸式的背景影像。
這讓影片不再是少數企業才能負擔的資源,而是網站體驗中隨手可得的素材。
品牌可以快速測試不同版本的敘事,或針對不同市場推出在地化影片,大幅提高靈活性。
image6
圖片來源: Kling-生成影片範例

image17
圖片來源: Veo3

image2
圖片來源: 海螺
 

影響與價值

AI 帶來的影響,不只是省時省錢,更在於讓網站設計具備「彈性」與「個性化」。
圖片生成工具能幫助品牌建立獨特的視覺語言;影片生成則降低了敘事門檻,讓更多品牌能用影像和使用者互動。
到了 2026 年,能善用 AI 工具的團隊,將持續推出新鮮內容,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保持亮眼,並讓品牌價值在每一次更新中展現出來。

AI 已經不再只是「輔助」,而是網站內容生成的核心。它讓圖片能隨時更新,影片能快速製作,幫助網站在數位浪潮中保持靈活、鮮明又具差異化。
 

設計師實踐方法

Interactive 3D(互動式 3D)

把 3D 元素帶進網站,已經不再只是遊戲或工業領域的專利。
對設計師來說,關鍵在於如何把 3D 融入品牌體驗,讓使用者不只是看,而是能真的「玩」產品。
現在門檻降低了,像 Spline 這類線上工具,就能快速拉出模型、加上材質,甚至設定互動;
BlenderCinema 4DMaya 等專業軟體,則適合做更精細的建模與渲染,再輸出成網頁能用的格式。
image16
圖片來源:https://spline.design/

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炫技,而是拿捏好效能與體驗之間的平衡,確保網站能流暢運行,同時讓互動帶來驚喜。
 

Creative Animations(創意動畫)

動畫在網站裡早就不只是裝飾,而是用來講故事、帶節奏的元素。
設計師通常會先想清楚動畫的角色:是要在首頁抓住眼球?還是陪著使用者一路探索?
常見的做法是用 After Effects 搭配 Bodymovin,輸出成 Lottie JSON,讓動畫輕量又好整合。
image1

最後交付時,除了檔案本身,還要把動畫的播放規則講清楚,避免在落地時跑出跟原本想像完全不同的效果。
 

Micro Interactions(微互動)

微互動就是那些讓網站「有溫度」的小細節。它可能是按鈕的回彈、表單送出後的小勾勾,或是收藏時愛心跳動的一下,雖然小卻能讓整體體驗變得更親切。
image15
圖片來源: https://lottiefiles.com/

設計師在這裡會先盤點哪些元素需要回饋,再決定互動的調性。
工具上,可以用 Lottie、Rive 這類線上工具做小動畫,或在 Figma、Adobe XD 裡用 Prototype 先把流程跑一遍,方便大家理解。
這類動畫要快狠準,0.2 到 0.5 秒最剛好,既能讓人感受到回應,又不會拖慢操作。
交付時,設計師通常會附上「互動規則」,像是 hover 播放一次、點擊收藏跳動、送出表單後出現成功提示,這樣工程師就能確保效果落地正確。

上述四大趨勢,設計師與工程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去落實,才能真正把概念變成體驗。
 

工程師實現方法

Interactive 3D(互動式 3D)

對工程師來說,實現互動式 3D 有不同層次。簡單一點的情境,可以直接用 <model-viewer> 標籤載入 .glb 或 .gltf 檔案,快速完成旋轉、縮放等基本互動。
如果要做得更完整,例如加入燈光、相機控制、甚至互動場景,那就會用到 Three.js 或 Babylon.js 這類框架,把 3D 模型真正變成沉浸式的體驗。
 

Creative Animations(創意動畫)

動畫的落地方式,通常取決於複雜度。最簡單的 hover 效果或淡入淡出,用 CSS Transition 或 SVG 動畫 就能解決。要做滾動驅動或多段過場,就會交給 GSAP 來控制時間軸。 
 

Micro Interactions(微互動)

微互動大部分是小規模的動畫回饋,所以最基本的可以用 CSS Transition 來做,比如按鈕 hover 的縮放或陰影。
而如果設計師交付了 Lottie 動畫,工程師就能透過 Lottie Player 直接嵌入 JSON 檔案,並依照需求設定觸發條件,像是滑鼠移入、點擊,或是表單送出後播放。
 

結語

2026 年的網站設計,已經不再只是「做一個漂亮的頁面」,而是全面走向 沉浸、敘事、細節、智能。這四大方向,不只是風格的轉變,更是使用者期待與數位體驗進化的必然結果。
在競爭激烈的網路環境裡,單純的靜態網站已經很難抓住目光。
  • 互動式 3D 讓人不只是「看」,而是能真實地「體驗」品牌;
  • 創意動畫 把內容轉化為故事,讓訊息更鮮明、難忘;
  • 微互動 則在細節裡提供回饋,讓操作更自然、更貼心;
  • AI 則讓網站設計更快、更靈活,隨時保持新鮮與差異化。
未來的網站,不只是資訊的展示,而是一場持續更新、充滿互動的體驗。掌握這四大趨勢,才有機會在同質化的市場中被記住,真正展現品牌價值。
報價洽詢